红叶传书出宫墙——《葵花宝典》作者考证
——秦观
多少殷勤红叶句,御沟深,不似天河浅。
——纳兰性德
每个人,说起与自己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件时,自觉不自觉地,几乎都不肯说出全部真相。
《葵花宝典》是从少林派“莆田分公司”流散出去,改变了、塑造着“江湖”的整体格局,少林派是“葵花事件”中重要的“利害攸关方”,也是最大的获益者(一朵“葵花”,便引得日月神教与五岳剑派互斗不休,两败俱伤,少林派由此维持住了自己在“江湖”的相对优势地位),由少林现任掌门方证大师讲述的《葵花》历史,不见得完全可信。
《葵花宝典》的故事,几乎全是由现任少林派掌门方证大师讲述的。方证所言,基于他的立场、利益,不可能全是实话;方证所言,又不可能全是假话,即使方证想这样,金庸也不许的,那样的话,小说就写不下去。
方证大师的讲述中,包含有不少很不真实的内容。有些,是他自己在闪躲在隐藏在编造,另一部分,问题不在方证身上,是方证以讹传讹,是从红叶禅师那里继承而来的不真实。
《葵花宝典》由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方丈红叶禅师手上传播出去,红叶禅师的名字,与《葵花宝典》这部武学名著,紧紧连在一起。关于《葵花宝典》,红叶禅师对世人所作告白,其可信度,尤为可疑。
据方证大师的说法——其实也是红叶禅师的说法——在红叶禅师之前,“三百余年来,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”神功,成功率为零。然而,读者们都看到了,在红叶之后,百余年间,只林远图、东方不败、岳不群、林平之四人练过《葵花宝典》(及由此衍生出的《辟邪剑谱》),就没有一个是没练成的,成功率百分百。
太奇怪了。
我能设想得到的可能性,只有两种:或者,《葵花宝典》有一重大缺陷,经红叶禅师补正,才能练成。如此一来,方证大师所言红叶禅师或者“并未练成”或者“直到逝世,始终就没起始练宝典中所载的武功”,即是彻头彻尾的谎言;又或者,红叶禅师并不曾改订《葵花宝典》,那么,“这部宝典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”之前,根本不可能流传了“三百余年”,此为欺人之谈,欺世之谈。
两种可能性,引向同一个结论:红叶禅师在说谎。
如读者所见到的,只要操刀一割,勇于“自宫”,练成《葵花宝典》并不如何困难。但是,要从这练成《葵花宝典》的人手上,抢走《葵花宝典》,就太难了。
红叶禅师,应该是《葵花宝典》流出皇宫以后,第一个拥有者。
要解开《葵花宝典》作者之谜,红叶禅师,正是关键人物。
“红叶”,比《笑傲江湖》中其他“禅师”的法名,更不像是一位“禅师”的法名。红叶禅师的徒弟叫“渡元”,红叶禅师逝后约百年,嵩山少林寺有法号“方证”和“方生”的高僧,名字都有些佛学意味。那位酒肉和尚,虽以“不戒”为名,到底心中还有佛教“戒律”在的。
红叶,红叶,这一片“红叶”,从何而来?
中书舍人卢渥,应举之岁,偶临御沟,见一红叶,命仆搴来。叶上有一绝句,置于巾箱,或呈于同志。及宣宗既省(刘按:省,意为精减)宫人,……渥后亦一任范阳,独获其退宫人,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:“当时偶题随流,不谓郎君收藏巾箧。”验其书迹,无不讶焉。诗曰:“流水何太急,深宫尽日闲。殷勤谢红叶,好去到人间。”(唐•范摅《云溪友议》)
这就是千古流传的,香艳旖旎的,“红叶题诗”或“御沟红叶”故事。在文学史上,这是一个重要的“母题”,后世有不少戏曲(白朴《韩翠屏御水流红记》、李文慰《金水题红怨》、王骥德《题红记》、王炉峰《红叶记》、祝长生《红叶记》、李长祚《红叶记》等)、小说(笔记小说和白话小说)不断地,在敷演着这样的故事。
“红叶题诗”故事中,一片“红叶”,来自“深宫”,随“御沟”之水,流出宫墙。
他(方证大师)顿了一顿,缓缓说道:“这部《葵花宝典》,武林中向来都说,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。……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,已经无可查考,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,为甚么在皇宫中做太监,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。”(三联版《笑傲江湖》1162页)
红叶禅师手上那份《葵花宝典》,就像“红叶题诗”故事中那片“红叶”一样,也从“深宫”流出。
《葵花宝典》的作者就是红叶,红叶禅师就是“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”。前朝覆亡后,此人流落民间,无以为业,入寺为僧是宦官最合适的选择(唐鲁孙先生说:“太监去势,俗称‘净身’,他们自己叫‘出家’。”),几十年下来,做到了少林寺下院方丈的位子。
“武功本极高明,又是绝顶机智之人”,这话,说的是还没练过《葵花宝典》的渡元禅师。渡元乃是红叶教出来的弟子,有徒如此,其师可知矣。红叶禅师在少林后辈方证大师眼中,是“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”。这么高的评价,在金庸小说中,也只黄裳、独孤求败等有数几个人承当得起。这样不世出的天才人物,绝顶聪明人,按理应该在“武学”上有所发明、创新的。我由此认为《葵花宝典》不太可能是红叶禅师早年从宫里的太监前辈那里继承而得的。
将自己作品的著作权,慷慨赠与古人,两千多年来,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。红叶禅师声称《葵花宝典》是三百年前一位宦官所著,继承传统罢了,不是甚么稀罕事。
红叶禅师,不想自己早年在皇宫当差这样不太光彩的经历为人所知,将这种需要“自宫”方可练成的功法赠予前人,大有必要。那假托的《葵花》著作者,年代与自己隔得越远越好。红叶禅师一推,就推前了三百年。
假如“前朝”享国三百余年,红叶生在这个王朝的末年,他在“前朝”做宦官,在“本朝”做和尚,确实可以叫做“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”;他所假托的那个三百余年前的宦官,就应该生活在这“前朝”的初年,由“本朝”少林掌门方证大师说来,也是“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”。
前三百年和后一百年,“庙堂”虽已改朝换姓,“江湖人”的智商仍是相差无几。面对同一部《葵花宝典》,不可能前三百年无一练成,后一百年无一练不成。事实真相如何,我能设想得到的可能性,如上文所述,只有两种。如今,第一种,红叶禅师改订《葵花宝典》的可能性,可以排除了,因为假使他仅仅改订过《宝典》,那他就不曾在皇宫里待过,就不会(被)叫做“红叶”。
金庸小说中,八成以上的重要人物的名字,都是有典故,含深意的,中国古典小说有这样的传统。也不仅是古典小说的传统,小说反映现实,传统中国读书人,为自己,为子孙取名,多是用典故、含深意的,以致于《清稗类钞》的编著者,不无夸张地断言:“名字于人,要有关系。命意取类,不可不审。自古及今,从无名士通人取俗陋不堪之名字者。”
胡适先生则认为:
我们中国有一个很伟大的宗教。……就叫做“名教”。……我们信仰了几千年,……古时小孩生下地之后,要请一位专门术家来听小孩的哭声,声中某律,然后取名字。现在的民间变简单了,只请一个算命的,排排八字,看他缺少五行之中的那行。若缺水,便取个水旁的名字;若缺金,便取个金旁的名字。若缺火又缺土的,我们徽州人便取个“灶”字。名字可以补气禀的缺陷。
小孩命若不好,便把他“寄名”在观音菩萨的座前,取个和尚式的“法名”,便可以无灾无难了。……(胡适《名教》)
从上层到民间,人们对取名的重视,可见一斑。要能将两千年来国人在名字上所用的心思精力集聚起来,又发挥出去,其势真足以移山平海、改天换日了。
继承着古典小说的传统,金庸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名字,多是有典故,含深意的。具体到《笑傲江湖》红叶禅师,他是“江湖”世界的重要人物,也可以说是作用最大的人物,是他和他的《葵花宝典》支撑起《笑傲江湖》故事的框架。“红叶题诗”则是关于“红叶”最重要的典故,又几乎是唯一的典故。【注1】
“红叶”从宫里来,《葵花宝典》从宫里来,《葵花宝典》的作者,“红叶”禅师,同样出自深宫大内。
红叶禅师不想自己早年的经历为人所知,何以仍取名“红叶”,给人以联想空间?只能说,这不是可以由他做主的。半曝露半隐藏、又欲盖又欲彰,本是小说家的惯技,“故弄狡狯”罢了。
现实中,人们为自己为子孙用典取名,多是寄寓祝愿期许之意,小说家为他创造的人物选姓取名,却可以藉此显示人物的性格、气质、来历、命运。红叶禅师不可以拒绝名唤“红叶”,就像《红楼梦》中卜世仁先生不可以拒绝这个音近“不是人”的姓名一样。
“红叶”禅师之名,用“御沟红叶”之典,隐约说出他早年的经历。此外,或者另有深意。“叶”与“花”,不可分,象征着红叶禅师的命运,与《葵花宝典》,始终相连。葵花之“叶”,虽非红色,但葵花,始终向着红红的太阳,开放。
外间流传的《葵花宝典》与“辟邪剑谱”,都是残本,《葵花宝典》的全本,也可以说是原稿,一直都还在莆田少林,没来得及被抢走。
方证道:“红叶禅师临圆寂之时,召集门人弟子,说明这部宝典的前因后果,便即投入炉中火化,……他有遗书写给嵩山本寺方丈,也说及了此事。”(三联版《笑傲江湖》)
书中虽未明写,但可以确信,红叶禅师将《葵花宝典》“火化”后不久,就圆寂了,他的法体,也“火化”了。人书俱亡,花、叶成灰!红叶禅师与《葵花宝典》,可以说是同焚共毁、同命共尽。至于是红叶殉葵花,还是葵花殉了红叶,分不清楚,也没必要分得太清楚。红叶禅师与《葵花宝典》本是一体。
斯人已邈,“江湖”上仍然流传着红叶禅师与《葵花宝典》的传说。具体到方证大师为令狐冲上的那堂历史课,半真半假,有不可信的,也有可信的。红叶禅师没练过《葵花宝典》,这一点,我倒是相信的,就像我相信独孤求败没练过“独孤九剑”、黄裳没练过《九阴真经》一样。“练”字有“学”的含义。我相信红叶禅师没学过《葵花宝典》,就像我相信老子没学过《道德经》、爱因斯坦没学过“相对论”一样。
红叶禅师创造了《葵花宝典》,《葵花宝典》回头占据了红叶禅师整个身体灵魂,何必练?《葵花宝典》就是红叶禅师,红叶禅师就是《葵花宝典》,何须学?
红叶禅师的弟子,渡元和尚,到底还是练起了《葵花宝典》:
渡元禅师本来姓林,……渡元就是图远。这位前辈禅师还俗之后,复了原姓,却将他法名颠倒过来,取名为远图,后来娶妻生子,创立镖局,在江湖上轰轰烈烈的干了一番事业。这位林前辈立身甚正,吃的虽是镖局子饭,但行侠仗义,急人之难,他不在佛门,行的却是佛门之事。一个人只要心地好,心即是佛,是否出家,也没多大分别。红叶禅师当然不久即知,这林镖头便是他的得意弟子,但听说师徒之间,以后也没来往。(三联版《笑傲江湖》1169页,方证语)
林远图虽不在佛门,仍像本师红叶禅师一样,“行的却是佛门之事”,这样的两师徒,事实上还是绝交了。看来,他们师徒之断交,无关乎背叛,而攸关于阴私。
林远图初练《葵花宝典》,追忆师父体貌的异于常人、发音的不同凡响,对师父早年的经历,一下子就明白了;红叶禅师一听说旧弟子武功大进,也必了悟他“那话儿”已经不在了。互明底细,又怀着同样的鬼胎,这样两个人,真是没办法再“来往”了。见面,说什么?传书,写什么?
如不是东方不败过早逝世,《笑傲江湖》的读者本来有望看到这样一幕场景:一边是首任“五岳派”掌门、“正教”领袖中第一高手岳不群【注2】,一边是日月教教主、“魔教”第一高手东方不败,相向而立,像西洋武士一样,准备决斗,巅峰对决!两位绝世高手,手上,各拈一根绣花针【注3】。这场面,多么温馨,他们彼此心中,又是何等的不尴不尬!
2013、10
【注1】今人看到“红叶”二字,首先想到的恐怕还是“香山红叶”。这不算什么典故,与《笑傲江湖》中“红叶禅师”的命名也没啥关系,所以正文中完全不曾谈及。这里,倒不妨随便一说,权当谈助。
红叶在香山,香山在北京,北京是“帝都”。京剧《游龙戏凤》中,正德皇帝对李凤姐说:“在那北京城内,大圈圈里头有个小圈圈,小圈圈里头有个黄圈圈,我就住在那黄圈圈里面。”“黄圈圈”里面,除了皇帝一家,还住着一群特殊的人,“令狐冲道:‘宦官?’方证道:‘宦官就是太监。’”
【注2】岳不群练过《辟邪剑谱》之后,武功应在方证、冲虚之上。还有“前恒山派”掌门人令狐冲,似乎武功更高,但他在“比武夺帅”中已经输在岳不群女儿手上,所以,名义上的“正教”领袖中第一高手还真得让岳不群。
【注3】岳不群在少林寺刺杀定闲、定逸,用的是“针”,好像不是“绣花针”,是“钢针”,等他武功再长进些,还是有可能有实力有资格选用“绣花针”的。
附录:又两则“红叶”故事
僖宗幸蜀年,有进士李茵,襄州人,奔窜南山民家,见一宫娥,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,有才思,与李同行诣蜀,具述宫中之事,兼曾有诗书红叶上,流出御沟中, 即此姬也。行及绵州,逢内官田大夫识之,乃曰:‘书家何得在此’,逼令上马与之前去,李甚怏怅,无可奈何。宫娥与李情爱至深,至前驿自缢而死,其魂追及李生,具道忆恋之意。怠数年,李茵病瘠,有道士言其面有邪气。云芳子自陈人鬼殊途,告辞而去。(《北梦琐言》)
一秒钟记住本站网址:JinYong.NET.CN 金庸拼音全拼写,一秒钟记住网址,过目不忘!
扩展阅读:
金庸小说武功排名,金庸小说中十大最强武功排行榜【武功版+人物版】
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四):追寻袁承志下南洋的足迹 明教与日月神教的暧昧关系 金庸小说版本历史及比较 金庸笔下的明教与历史上真实的明教 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 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五):揭开韦小宝俄国情人的面纱 红叶传书出宫墙——《葵花宝典》作者考证 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三):寻找一灯大师印度师弟原型 偷天换日的是与非──比较金庸新、旧版《射雕英雄传》 西安户县重阳宫: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行地 金庸版本学──金庸小说版本的演变 明教遗迹惊现闽东,金庸《倚天》得到佐证 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二):丘处机赴阿劝诫成吉思汗 “金学”研究著作目录 诚意之作,罗里罗嗦——评新修版《天龙八部》 不要无常——论新版天龙八部之争议 新修版《飞狐外传》大体改动 日文版金庸武侠小说图文介绍 空使嫣然成默语,妄将秋水荡春心 金庸小说武功口诀、经文渊源考 不一样的结局——有感于新修版《天龙八部》 金庸昨听视频电话时“含笑而逝” 儿女朋友讲述临终情形 江西发现宋古墓,惊现《九阴真经》作者黄裳 探秘金庸小说中的大理古国 新修版《天龙八部》的特色 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六):朱元璋与“明教”的关系 台湾金庸小说伪书版本列表:续作/伪作 天龙·慕容·鲜卑·五胡源流略考 武林宗师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? 我所见《碧血剑》的不同结局 还原金庸小说的历史真相(一):史上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 历史上的段誉──金庸《天龙八部》主角段誉有原型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 《神雕侠侣》新旧版本比较 金庸笔下的萧峰史上有无其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