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良骏:再说雅俗──以金庸为例
金庸不仅是一位武侠小说家,而且是一位报业大王、政论家、企业家、电影导演和剧作家,他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一大才人。他的十五部、数十巨册的武侠小说,表现了他超卓不凡的才气,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。然而,文学本身的价值,往往和作家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成反比。
武侠小说,在中国虽然源远流长,但它的泛滥成灾却是在清末民初。它们和鸳蝴派小说一起,窒息了中国文学的生机,阻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,以致成为“五四”新文学摧枯拉朽的对象。综观被“五四”扫荡的旧武侠小说,其要害在于:
(1)脱离现实生活,不食人间烟火。“武侠世界”是一个迥异于常人的“半仙”世界。侠客们小则武艺高强,飞檐走壁,大则腾云驾雾,来去无踪。如果他们都是孙悟空,纯粹“神仙”,倒也无碍,可惜他们又都是肉眼凡胎的凡人。这样一种根本不存在的虚拟的怪物,完全破坏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(包括古代武侠小说的优良传统),使中国文学从现实人生的描绘转到了虚幻世界的编造。
(2)伪造矛盾冲突,以争强斗狠、打打杀杀为能。武侠小说必设不同门派,互不服气或素有嫌隙,于是伺机报仇,血染江湖。而冤冤相结,没完没了,杀来杀去,毫无意义。这些作品渲染的是仇杀,是凶狠,是对善良人性的鞭笞。有些武侠小说写的是友人反目,恩变成仇,发展下去也就成了门派之争。
(3)古代武侠小说原有的行侠仗义,除暴安良,“替天行道”,变成了跟定一个高官,镇压、剿除绿林好汉,甘作朝廷的走卒和鹰犬,这便是某些武侠小说和“公案小说”的合流。
(4)“千部一腔,千人一面”,陈陈相因,辗转传抄,成了公式化、概念化、模式化的渊薮,成了描绘社会生活、刻划人物形象的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可怕杀手。中国小说堕落到旧武侠和鸳蝴派可说是走到了穷途末路。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对它们的摧枯拉朽,正是中国文学的起死回生。
(5)小说语言的陈词滥调、粗鄙陋劣也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。
但是,一场“五四”文学革命不可能扫荡所有的污泥浊水,“五四”之后,鸳蝴派和旧武侠都卷土重来了。旧武侠虽然十分粗俗,但它们情节生动,故事性很强,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品,还是有纯文学的不及之处。而对那些粗识几个大字的城市劳动者,它们更是重要的“精神食粮”。因此,各家报纸争相刊载武侠小说,这当然也就刺激了武侠小说的重新走俏。连曾受鲁迅栽培的新小说家宫竹心,为了生计,也用笔名宫白羽写出了《十二金钱镖》等武侠小说,更不要说《蜀山剑侠传》、《青城十九侠》的作者李寿民(还珠楼主)以及郑证因、王度庐、朱贞木等人了。但是,毕竟是死灰复燃和回光返照,旧武侠到还珠楼主、宫白羽等人,毕竟已成强弩之末。
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出现,既是旧武侠小说的脱胎换骨,也开辟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时代。和祖国大陆不同的是,在台港澳地区,武侠小说从未被查禁,照常出版、发行。但是,上述旧武侠小说毕竟不太适应新时代的读者需求,毕竟不能不改革变化、弃旧图新了。金庸、梁羽生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武侠小说改革家。按照梁氏的说法,他本人属“名士派”,而金庸则是“洋才子”。在梁羽生的作品中,古诗词的韵味十足,而金庸作品从整体构思到人物塑造到语言运用,都力图创新求变,都努力吸收了“五四”新文学乃至世界优秀文学的营养。金庸武侠小说有别于旧武侠小说之处,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:
(1)学识渊博,气势雄伟,结构宏大,才华横溢,像《射雕英雄传》三部曲等,不愧为宏篇巨制。
(2)忠奸分明,善恶昭彰,凡正面武侠英雄,无不忧国忧民,侠肝义胆,英勇无畏,豪气干云,让人敬佩莫名。金庸尤擅长将他的武侠故事置于大的历史巨变之中(如《射雕英雄传》三部曲之于宋、金、元,《碧血剑》之于明末清初等),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历史感,也给人物以广阔的活动天地,使忠奸、善恶、爱国卖国之别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。
(3)努力打破小说人物的概念化、类型化,努力使主要人物有独特性格,独特血肉,像郭靖、黄蓉、杨过、小龙女、韦小宝等人物的塑造,便都可看出作家的这种努力。
(4)在整体构思上,得益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伏笔和照应,很注意“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”;但在细节描写上,又努力学习新小说的表现手法,注意细腻、逼真、个性化。综上所述,金庸便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位和档次。有学者认为金庸“悄悄地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”,虽然言过其实,但仅就武侠小说而言,也并非毫无道理。
然而,十分遗憾的是,金庸本领再大,仍然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,武侠小说这种陈旧、落后的小说模式本身,极大程度地限制了金庸文学才能的发挥,使他的小说仍然无法全部摆脱旧武侠小说的痼疾,仍然无法不留下许多粗俗、低劣的败笔。概括言之,也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:
(1)总体构思的概念化、模式化、公式化。比如《射雕英雄传》三部曲,先设下东邪、西毒、南皇、北丐、中神通五大派系,再衍生他们的恩怨情仇。五大派系的矛盾不是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矛盾,而出于作家自己的杜撰。这一杜撰和那些旧武侠小说如出一辙,未见高明。武侠小说这种“旧瓶”能否装“新酒”,是很值得怀疑的。以金庸之才识,去进行全新的纯文艺创作,未尝不可以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,然而,他套上武侠小说的枷锁,发挥得再超常,也只能做“带着枷锁的跳舞”了。
(2)仍然是脱离现实生活,仍然是不食人间烟火,仍然是天马行空,云山雾罩。由于金庸想象力之丰富,以及充分利用了现代的科技文明,其小说在不食人间烟火方面可以说超过了古往今来的一切武侠小说。这也就成了金庸小说的另一大“死症”。有人说:金庸是浪漫主义。可惜,他“浪漫”得太不彻底,何不去写一部《西游记》似的新的神话小说?完全天兵天将,鬼怪妖魔,一个跟头八千里,岂不快哉!有人说:金庸是魔幻现实主义。可惜,“魔幻”则有之,“现实主义”则未必。即使有一点现实的内容,一注入虚无缥缈的“魔瓶”中,“血”立刻便化为“水”了。
(3)仍然是刀光剑影,打打杀杀,血流成河,惨不忍睹。武侠小说到金庸手下,不可能杜绝“厮杀”;一陷入“厮杀”,仍然必须是那些旧招数。像《倚天屠龙记》,写来写去四大本,百余万言,无非是为了争夺“屠龙刀”和“倚天剑”,值得吗?真实吗?新鲜吗?高明吗?要说这是金庸才华的浪费,难道过分吗?
(4)将武侠置于历史背景之上,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。比如郭靖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成为一个方面军司令而屡立奇功,比如郭靖、黄蓉、杨过等为主角的抗元“襄阳保卫战”,便都是地地道道的无中生有。这样吹嘘武侠在现实征战中的作用,难道不是对历史的歪曲吗?难道其副作用不是超过了“正作用”吗?小说是容许虚构的,但金庸这样亦真亦假、虚构交织信史的写法是不能被认可的。其实,金庸完全可以丢掉武侠小说的拐杖,去写真正的、严肃的历史小说,其价值要高出现在这样的“四不像”不知多少万倍!
(5)拉杂,啰嗦,重复,特别那些武打,尽管花样翻新,兵刃奇特,地点转换(甚至到海上,到北极),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老一套,大可不必打来打去,没完没了。这里,触及了一个要害问题:金庸是靠武侠小说发家致富的,正因为有了他的武侠小说,他才敢于创办《明报》;他的《明报》的畅销不衰,主要也是依赖他的武侠小说撑门面。武侠小说写得越长,《明报》的寿命越长,金庸的财源越广。他怎么可能注意精炼?注意删节?避免重复?不客气地说,有些作品简直是有意重复,有意拖长。按照严格的纯文学创作,这是绝不可以的;即使小学生的作文,也是不允许的。这个简单的道理,难道金庸不懂吗?不是不懂,而是他不能不重复,不能不拖沓。这是金庸的聪明处,也正是金庸小说的悲哀处:为了财富,金庸只好“背叛”才华了!
(6)旧武侠小说固有的打斗、血腥、杀人、拉帮结派等毛病,社会影响是很坏的。不幸的是,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同样有这样不良的社会影响。这一点,虽然为一些金庸研究家讳莫如深,但我们却必须严正指出。不应该要求文学作品成为生活教科书,但有理由要求文学作品注意社会效果、社会影响。不客气地说,像武侠小说这种陈腐、落后的文艺形式,是早该退出新的文学历史舞台了!
近年来,一些学者对金庸武侠小说说了过多的溢美之词,其社会效果同样是不好的。这些学者对金庸过于“仰视”,角度欠妥。正确的金庸研究必须转换角度。作为一代才人,金庸先生是让人敬重的;但作为武侠小说家,金庸先生是令人惋惜的。武侠小说为金庸先生带来了财富和荣誉;但武侠小说的低档次、低品位毕竟是金庸先生的致命伤。畅销书未必有高品位,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正是这样的畅销书。
一秒钟记住本站网址:JinYong.NET.CN 金庸拼音全拼写,一秒钟记住网址,过目不忘!
金庸小说改编的各个版本影视作品 http://jingdianyingshi.com/?s=%E9%87%91%E5%BA%B8
更多影视资源请访问经典影视网http://jingdianyingshi.com/
扩展阅读:
金庸小说武功排名,金庸小说中十大最强武功排行榜【武功版+人物版】
金庸小说中的八大经典战役回顾 学者王彬彬: 从金庸小说里无法获得现代公民意识 剑、诀、善、恶──复读《连城诀》 关于《雪山飞狐》结局之我见 刘绥滨:金庸错写青城派 连城诀和真实的生活 人同禽兽──《连城诀》书评 “笑傲江湖”的30个成人法则:蹦跶地欢的,死的都快! 想起胡斐为啥不爱程灵素了 《天龙八部》的悲剧性 江湖儿女,何处恋爱?师兄弟妹,近水楼台 江湖谜底——你没看懂的《笑傲江湖》(2) 谈《天龙八部》 黄蓉凭着哪道菜骗到了降龙十八掌? 金庸笔下的假面江湖 有情皆孽,无人不冤 天龙八部的佛学意蕴 都是不快乐的——《天龙八部》中的人物 金庸小说创作的思想历程 旧梦重温──射雕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谈《倚天屠龙记》 《金庸全集》的变革之路-[旧版]-[新版]-[新修版] 金庸书中的十大谜团,你能解开几个? 天龙八部,苦情情苦 浅析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 萧朱恋——此情可待成追忆 探究金庸人物起名文化 爱情博弈局 金庸小说的情──男女之爱 好巧你也在这里 谈《白马啸西风》 《鹿鼎记》的历史意趣 谈《碧血剑》 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 侠的境界 半部江湖史,金庸小说中出场次数最多的门派 有生之年,狭路相逢,终不能幸免 胡斐的"爱恨恢恢"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肉身之死,人性复活——评《天龙八部》 莫大先生为什么不娶妻生娃 “祖千秋论酒”乃金庸武侠“神来之笔”,每每读之,令人沉醉! 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金庸笔下有违科学的三处硬伤 葵花宝典到底有多厉害?秘密终于被说出! 漫谈金庸和他的《鹿鼎记》 金庸的情色 那些年金庸教会我们的情话: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! 金庸说的:笑,是一种很危险的表情 金庸小说中的美食 倪匡给金庸小说排的座位 王朔:我看金庸 华山派的门风是怎样变坏的? 《破译金庸密码》第二部分 《天龙八部》 《天龙八部》中的人性 武侠世界里的爱情故事 陈墨谈金庸:为什么说江湖内外,金庸都是个传奇? 袁良骏:再说雅俗──以金庸为例 《天龙八部》的不合理 《天龙八部》的灾难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越来越弱 金庸小说中高手前十排行榜,以及武功秘籍排行榜! 金庸笔下有一人,武功高,够努力,最后却一败涂地,值得我们反省 金老爷子写的虚竹和梦姑成了最污的一段,你知道不? 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 最是那一刹那的惊鸿──欲为金庸武学论之塞万提斯 金庸八大经典战役回顾篇 金庸教你谈恋爱之追女秘笈 《鹿鼎记》的历史意趣 由《射雕》对赵构的评价引发的感慨 笑傲江湖,是一场“大阴谋” 《鹿鼎记》揭示的10条人生道理,条条值得N刷 金庸武侠中不止有酒文化其实还有这些…… 为何金庸作品中“反清复明”的主题如此明显?他与清朝有何仇恨? 跨越文化的复仇──评《连城诀》 武侠小说的文学赏析(金庸篇) 从人情物理处读金庸 谈《射雕英雄传》 人生在世,执念即是悲剧一桩 再读《天龙八部》 《天龙八部》究竟是哪“八部”? 谈《书剑恩仇录》 那些感动我们青春的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经典场景 笑傲江湖中的政治斗争 谈《鹿鼎记》 漫谈《笑傲》之颓情与伤逝 倚天屠龙记七大神兵 执念与命运 金庸书中死得可惜的几个人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审美内涵 无量剑派的议会制 《天龙八部》雁门关之战和聚贤庄之战谁的含金量更高! 谁说当粉丝不能挣钱 金庸小说十五个伤心的故事 大侠的无能与金庸的诡诈 有生之年,狭路相逢,终不能幸免 金庸小说大众艺术六论 武侠小说中的哪位女侠让你印象深刻? 谈《连城决》 欲说还休,不如沉默──我看《连城诀》